找到相关内容2043篇,用时30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宗略说(2)

    禅时,在禅定中不起前五识定中意识。  第七意识,又称末那识,是比第六意识更细微心识。在一般西洋哲学、科学、医学固然不知道有此心识,就是小乘人也不甚明白。第七识思量作用,是恒常,不像六识有...现行回熏成为新种子,而造作新行为。世间一切,因此而层层不断地变现展开。如果能够认识一切唯心所造,唯识所变,了解一切万法都是不实在,因而断除妄执,就可以了  脱死,回归涅盘清净之体。  佛教讲唯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068376.html
  • 未来传戒兴衰

    师传戒也好,弟子纳受戒法也好,其中最主要是戒法,除此戒法之外没什么可传,也没什么可受。假使我们受了戒之后,如何起我们戒行,运用身、口、意三业,在日常生活中,以戒行保护戒体,这才是我们受戒的人应该...然而佛弟子受了戒之后,就在我们行仪上及心里上,起如法持戒而不犯,任运止一切恶,行一切善这股力量,实际上这就是戒体。假如我们受了戒之后,依戒法如法去行就是因行,因中持戒行为,既然有因行就能达持戒...

    道 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468392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五)

    二十二种喻依联接起来,自然道理鲜明、形象生动。  这样发心与诸譬喻之间,有什么相似意义?兹分述如下:  譬如:地者,最初发心亦复如是,一切佛法能持故。   譬如:大地是人类万物栖息生长场所,菩萨...喜欢的人事物,也没有特别讨厌的人事物。  四、受大雨:天降大雨,所有器皿皆有充满之时,唯独大地能容纳贮存无量大雨。比喻菩萨堪能受持佛陀之大法雨。  五、草木:一切草木皆从大地生长。比喻世间一切功德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7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八)

    假法或实法。依他起性则有实有假,从实心、心所、色依缘(种子)而色心诸法,是实法;反之,假存于实法集合、相续、部分、相对之上而无实体法,称为假法。如:有情以五蕴和合而成,或忿恨等之随烦恼,皆是...不邪曲。“离生””有说是指见惑,是烦恼异名,因生命体上有见惑烦恼,刚强难伏,可使生命堕三恶趣,受诸剧苦,甚至轮回生死,称为“”。到了见道,以无漏慧摧毁身等诸见,解决烦恼,脱离凡夫之,称为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568461.html
  • 慧远业报轮回说溯源

    后世中没有变化,这更是妄见。  人是五蕴合和而,因此人是性空而无我。无我是说人是性空,不存在个人灵魂,不存在个人主宰。原始佛教中道深刻意义,就在于人是性空,因此可以赋予其任何假有性质,但...缘起因果论。  在僧肇看来,“果”是由于“因”而来,由于“因”而,所以它才叫“果”,但它又不同于“因”,也不是“因”某一部分,所以它才不叫“因”而叫“果”。“由于承认‘果’是由‘因’所起...

    张雪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3668655.html
  • 慈恩宗——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一

    性相别论”,却  非浑然一体。因此,它和别家各种模糊解释都有了区别。象摄  论家也尝举出第九净识即无垢识来作一切法本源,地论家又提  到真如为事物现象因,这些未免将法(识)与法性(如)甚  至能...贯通真俗二谛  境界,学行方法也才得着实在。要是更进一层推论,大乘佛  学发达到无着世亲一个阶段,固然为纠正当时恶取空见(这是  由于误解龙树缘无性理论而偏见)自然趋势,但也和时  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968722.html
  • 弥陀净土追寻——北宋“往生西方”著作探讨

    生处,乃梦观音,金容数丈,智者从后,而语僧曰:「如疑决否?」再验智者西方矣。【注三九】王古意思很清楚:智顗一生念佛,往生西方是毫无疑义。而他在往生前,还强调一念悔改,即得往生,圣道之行,功不唐捐;...贡献,则大肆渲染:复见化佛与化菩萨,飘飘在空,众乃惊叹,大信服。虽夫无种阐提之人,亦率服之。以故唐初并、汾诸郡,熏渍净业,由绰盛焉。【注四二】  《新传》〈道绰传〉,则显然是以上二传综合体,但形容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0268778.html
  • 星云对临济禅诠释

    高僧大德实现觉悟之路契合,是对临济禅现代诠释。   毋庸置疑,佛教以觉悟为终极追求,以觉行圆满为最高境界,觉悟诸法因缘所,故万象皆假、皆幻、皆空,也就是中。所以“佛”,即...世间众生同趋觉路。这就是“上求无,下敦十善”,即禅门常说“不离世间觉”。佛法正是以这样悖论对世出世间予以辩证思惟,自然也就为人间佛教思想奠定了合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169457.html
  • 论天台圆融哲学功用性

    包容竟尽了。智顗相即理论从“具”、“即”、“通”、“摄”、“对”、“合”、“照”以及“起”这八种概念中显示出来。   1、 具   “具”这一概念最典型地反映在智顗“性具实相”理论中。[6]“性...   ①从假入空观:这代表了声闻人对真理认知层次,即现象世界存在皆因缘和合而成,无有常住不灭之性,故空。行者观诸法因缘而,变幻无常,无有自性。这种空观破除了无明众生将虚幻现象界当成真实永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41169907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

    当然是一种文化形态。只是在这种反映中,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形式。与死,理想与现实,感情与理智矛盾始终缠绕着人类。这是人们在客观条件允许范围内永远无法克服问题。于是人们思维就凭藉着想象力...而成,故“梵”是永恒。而人、神、动物及所有事物都不过是生死轮回过程中暂时现象。从个人内心观察,“我”是个人本性和主宰,人身体由“我”而,人活动由“我”而起,外界万物都因“我”而存在,所以“...

    魏承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4570090.html